最新
  • 李岩研究组揭示中枢胰岛素信号的全新功能
    2024年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岩研究组在《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题为"A brain-derived insulin signal encodes protein satiety for nutrient-specific feeding inhibi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表征蛋白饱腹的脑内胰岛素信号及其调控蛋白进食行为的神经机... 2024年5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岩研究组在《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题为"A brain-derived insulin signal encodes protein satiety for nutrient-specific feeding inhibi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表征蛋白饱腹的脑内胰岛素信号及其调控蛋白进食行为的神经机...
    2024-05-29
  • 赵岩研究组与合作者共同揭示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蛋白VMAT2的底物识别和质子耦合机制
    2024年5月22日,赵岩团队联合姜道华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snapshots of human VMAT2 reveal insights into 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proton coupling mechanis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人源囊泡单胺转运蛋白 (hVMAT2) 在低pH 下的apo结构,分别... 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和组胺等,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在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介导调节情绪,认知,疼痛等多种生理功能,同时它也影响大脑注意力和反应行为,诱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多巴胺在调节运动...
    2024-05-24
  • 方显杨研究组合作揭示荧光点亮RNA适配体RhoBAST结合与激活荧光团TMR-DN的机制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方显杨研究组与动物研究所李幸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s for binding and activation of a contact-quenched fluorophore by RhoBAST"的研究论文。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整合X射... 在活细胞中对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RNA等进行时空定位和追踪,对于理解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揭示其机制至关重要。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开发显著提高了活细胞内功能性蛋白成像的适用性。目前,荧光点亮RNA适配体 (FLAP) 已作为荧光蛋白的对应物应用于细胞中功能RNA的成像。FLAP通...
    2024-05-21
  • 李栋研究组与合作者共同提出零样本通用显微图像AI处理方法
    202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团队联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Zero-shot learning enables instant denoising and super-resolution in opti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的研究论文,基于显微图像的噪声模... 显微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超分辨、去噪等,可以在不增加活体成像实验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图像质量,是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利器。然而RL解卷积等传统算法对光子噪声敏感,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超参数的主观设置;而深度学习方法则依赖大量低分辨率/信噪比-高分辨率/信噪比的显微...
    2024-05-20
  • 王江云研究组在琥珀酸感知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ctivation and G-protein coupling selectivity of human succinate receptor SUCR1"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琥珀酸激活人源琥珀酸受体SUCR1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2024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ctivation and G-protein coupling selectivity of human succinate receptor SUCR1"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琥珀酸激活人源琥珀酸受体SUCR1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琥...
    2024-05-16
  • 丁璟珒研究组和邵峰团队合作揭示真核生物焦亡蛋白GSDM非酶切依赖的全新激活机制
    2024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Cleavage-i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ancient eukaryotic gasdermins and structural mechanisms"的合作研究论文,揭示了两种来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SDM蛋白通过...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gasdermin(GSDM)家族蛋白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机体抵御病原感染、清除变异或有害细胞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细胞焦亡的直接执行者,GSDM蛋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哺乳动物的GSDM蛋白具有保守的自抑制双结构域特征,发挥抑制作用的C端结构...
    2024-04-26
  • 赵岩研究组揭示突触前胆碱转运蛋白CHT1转运调控机制
    2024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题为"Transport mechanism of presynaptic high-affinity choline uptake by CHT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CHT1在外向HC-3结合...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神经递质。因其在"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该发现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乙酰胆碱是胆碱能神经元合成并利用的主要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从神经末梢释放时,它能够结合并激活定位在突触前/后膜上的乙...
    2024-04-08
  • 侯百东研究组/朱冰研究组合作揭示抗病毒记忆B细胞的表观遗传记忆
    2024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东研究组和朱冰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合作发表题为"Anti-viral memory B cells exhibit enhanc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 facilitated by epigenetic memory"的研究论文,在研究抗病毒MemB中的表观遗传信息时,发现抗病... 记忆B细胞(MemB)是除长寿浆细胞外体液免疫记忆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机体形成长期免疫保护的细胞基础。免疫记忆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抗原受体经过体细胞V(D)J基因重排,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因此适应性免疫记忆的载体是携有特定BCR或TCR基因的...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