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伟研究员和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陈萍教授带领团队在《Molecular Cell》期刊上发表题为"FACT Mediates the Depletion of macroH2A1.2 to Expedite Gene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组蛋白变体macroH2A通过S139关键位...
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组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核小体单元,进而压缩染色质。染色质是基因调控的关键平台,所有与DNA相关的生命活动都和染色质密切相关。macroH2A作为组蛋白H2A分子量最大的变体,以其独特的linker和macro结构域,在X染色体失活、胚胎发育、细胞代谢及肿瘤发生等多个...
2024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linker histone H5–nucleosome binding and chromatin fiber compa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获得了由连接组蛋白H5折叠十二个核小体形成的染...
2024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linker histone H5–nucleosome binding and chromatin fiber compa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获得了由连接组蛋白H5折叠十二个核小体形成...
2024年7月3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马小军/罗祖良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题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catalytic selectivity of glycosyltransferase SgUGT94-289-3 towards mo...
罗汉果苷是一类来自药用植物罗汉果 (Siraitia grosvenorii) 的三萜皂苷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高甜度低热量等特点,在食品添加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其中罗汉果苷V(M5)和赛门苷I(SIA)已被FDA批准作为天然代糖甜味剂,并被可口可乐、星巴克等公司使用,但是其广泛利...
近日,阎锡蕴院士团队应邀在《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nanozymes for in vivo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全面梳理了纳米酶催化医学的代表性研究进展,探讨了切实可行的体内应用设计策略,展望了纳米酶临床转化的挑战与前景。
近日,阎锡蕴院士团队应邀在《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nanozymes for in vivo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全面梳理了纳米酶催化医学的代表性研究进展,探讨了切实可行的体内应用设计策略,展望了纳米酶临床转化的挑战与前景。自从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