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 2024-05-16
    王江云研究组在琥珀酸感知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ctivation and G-protein coupling selectivity of human... 2024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ctivation and G-protein coupling selectivity of human...
  • 2024-04-26
    丁璟珒研究组和邵峰团队合作揭示真核生物焦亡蛋白GSDM非酶切依赖的全新激活机制
    2024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丁璟珒研究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Cleavage-i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ancie...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gasdermin(GSDM)家族蛋白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机体抵御病原感染、清除变异或有害细胞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细胞焦亡的直接执行者...
  • 2024-04-08
    赵岩研究组揭示突触前胆碱转运蛋白CHT1转运调控机制
    2024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题为"Transport mechanism of presynapti...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神经递质。因其在"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该发现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乙酰胆...
  • 2024-03-30
    侯百东研究组/朱冰研究组合作揭示抗病毒记忆B细胞的表观遗传记忆
    2024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东研究组和朱冰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合作发表题为"Anti-viral memory B cells exhibit enhanced in... 记忆B细胞(MemB)是除长寿浆细胞外体液免疫记忆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机体形成长期免疫保护的细胞基础。免疫记忆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特...
  • 2024-03-28
    王晓晨研究组/冯巍研究组合作发现溶酶体分裂因子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2024年3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晨研究组与冯巍研究组合作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HEAT repeat protein HPO-27 is a lysosome fiss...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物质降解、循环和信号中心,对细胞稳态调控、发育和衰老至关重要。溶酶体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满足不同的生理需求,...
  • 2024-03-21
    赵岩研究组揭示甘氨酸转运蛋白GlyT1的底物识别和抗精神分裂药物抑制机制
    2024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研究组在《Cell》发表了一篇题为"Transport mechanism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human GlyT1"的研究论文。研究... 甘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在甘氨酸能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中,甘氨酸通过激活甘氨酸受体,控制呼吸节律、肌张力、运动协调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
  • 2024-03-21
    孙飞研究组与合作者共同揭示骨骼肌三联体介导兴奋-收缩偶联过程的原位结构基础
    2024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组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题为"In situ structural insights int... 2024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组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题为“In situ structural insights in...
  • 2024-03-20
    徐平勇研究组揭示NOX4翻译的"刹车"机制及其对胰岛素合成的调控作用
    2024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平勇团队在《Redox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ER-tethered RNA-binding protein controls NADPH oxidase trans... 作为一类合成、折叠、包装并最终分泌胰岛素的关键执行者,单个胰岛β细胞每分钟产生超过100万个胰岛素分子,约300万个二硫键。由于每对二硫键的生成均伴随一...
  • 2024-03-12
    人工智能赋能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提出基于弱监督学习的冷冻电镜颗粒挑选新方法
    2024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实验室杨戈团队合作,以人工智能技术赋...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随着细胞生理状态的变化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原位结构生物学是在接近自然生理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而原位冷冻电镜技...
  • 2024-03-06
    王艳丽研究组揭示一种双功能anti-CRISPR蛋白的作用机理
    2024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n anti-CRISPR that represses its own transcription ... 针对来自于宿主CRISPR-Cas系统的高效攻击,噬菌体进化出了不同的抵抗策略,包括靶向序列的突变、DNA修饰以及编码anti-CRISPR (Acr)蛋白等。其中,anti-CRISPR...
  • 2024-03-01
    纳米酶模拟中性粒细胞多酶级联催化治疗肿瘤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4年2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范克龙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示意图)。研究人员模拟中性... 纳米酶是一类新型催化剂,能够在生理或低温/高温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作为天然酶的替代品服务于人类健康。鉴于纳米酶的独特性,及其比天然酶稳定、可控、多功...
  • 2024-02-29
    “女娲”基因组第五篇| 徐涛/何顺民团队揭示中国人群基因组非编码调控元件的适应性...
    近日,"女娲"基因组团队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上进一步推出题为"Adaptive Selection of Cis-regulatory Elements in the Han Chinese"的... 适应性选择是影响人类表型发展和分化以及种族人群之间疾病易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基因组中非编码元件占据超过98%的区域,和蛋白编码元件一样,非编码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