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2024-02-07
蔡华清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李磊研究组合作揭示细胞应对营养胁迫调节巨胞饮水平的适应...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蔡华清研究组和北京大学李磊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发表题为"A transcription factor complex in Dictyo...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蔡华清研究组和北京大学李磊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发表题为"A transcription factor complex in Dictyo...
2024-02-05
王江云研究组在大麻素受体配体识别和G蛋白选择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Fenofibrate recognition and Gq protein coupling mechanisms of...
2024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Fenofibrate recognition and Gq protein coupling mechanisms of...
2024-01-31
卫涛涛研究组与合作者共同揭示Gabija复合物抗噬菌体侵染的分子机理
2024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卫涛涛研究组联合深圳湾实验室马军研究组及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许文青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S...
为了应对噬菌体的入侵,原核生物演化出多种精巧的免疫系统以实现自我保护。对原核生物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催生了多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包括在...
2024-01-30
李新建研究组与合作者研发靶向致癌融合蛋白EML4-ALK的小分子降解剂
2024年1月26日,李新建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i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 small-molecule degrader selectivel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ALK-rearranged lung ca...
依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肺癌82万例,在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一。基于病理学分型,约85%肺癌病例为非小细胞肺癌;基于基因分型,约5%非小细胞...
2024-01-29
冯巍研究组和清华大学欧光朔研究组合作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挽救驱动蛋白的致病突变
2024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冯巍研究组与清华大学欧光朔研究组合作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A Plant Flavonol and Genetic Suppressors Rescue a...
轴突运输是指在神经元轴突内部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细胞器、蛋白质、RNA和其他分子的定向移动,确保这些物质在神经元不同部位之间的传递和交换。...
2024-01-26
生物物理所科技成果转化在仪器研制领域取得新突破
1月16日,普译生物发布了公司首款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PolyseqOne以及配套芯片和试剂盒,该测序系统为长读长测序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1月20日,首台国...
近期,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PolyseqOne和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镜TH-F120相继发布,这标志着生物物理所科技成果转化在高端科学仪器研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4-01-23
张朋研究组、何生研究组合作揭示人类皮层下通路在非注意和意识下检测碰撞轨迹
2024年1月1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视觉与脑成像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团队在《Plos Biology》合作发表题为"Human subcortical pathways ...
检测迫近的碰撞轨迹对生存至关重要。之前的研究发现昆虫、鱼类、鸟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大脑中存在专门的神经元和神经环路检测迫近物体。然而,人类大脑中检测迫...
2024-01-17
刘宁研究组与北师大邢大军团队合作揭示颜色不对称编码的神经起源和演变机制
202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宁团队和北京师范大学邢大军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The neural origin for asymmetric coding ...
颜色是灵长类动物物体识别和记忆的重要视觉信息。很多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包括人和猕猴)视觉皮层对不同颜色的编码强度并不均匀。在初级视觉皮层(V1),处...
2024-01-10
王江云研究组在揭示肠道菌群发酵的短链脂肪酸感知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short-chain fat...
2024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short-chain fatty...
2024-01-09
天然纳米酶-抗氧化功能及催化机制解析取得新进展
这项研究发现了天然铁蛋白纳米酶的存在,揭示了其抗氧化活性的催化机理,并进一步在单细胞生物上验证了天然纳米酶的抗氧化生理功能。这项研究为天然纳米酶的...
纳米酶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生理或极端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具有类似于天然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且可以作为酶的替代品服务人类健康。纳米...
2024-01-06
李新建研究组揭示ABCG2通过外排衣康酸抑制巨噬细胞抗菌天然免疫
2024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新建研究团队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BCG2 is an itaconate exporter that limits antibacter...
衣康酸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代谢物,目前的研究发现衣康酸主要在炎症激活的巨噬细胞中由位于线粒体的代谢酶IRG1产生。从分子结构来看,衣康酸是一种...
2024-01-05
朱平研究组与合作者揭示家蚕天然丝素蛋白一种受金属离子和pH梯度调节的自组装机制
2023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员团队联合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夏庆友教授、何华伟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
家蚕和蜘蛛等泌丝动物拥有类似的纺丝器官和纺丝机制,它们以水溶性蛋白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通过特定的组装和结构转变,生产出强度和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