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邓红雨课题组揭示疱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
    胞质核酸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抵抗病原体入侵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接头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饰对激活I型干扰素反应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应太弱,则宿主不能有效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而天然免疫反应过强,则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那么STING和MAVS介导的信号通... 胞质核酸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抵抗病原体入侵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接头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饰对激活I型干扰素反应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应太弱,则宿主不能有效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而天然免疫反应过强,则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疾病。那么STING和MAVS介导的信号通...
    2020-11-23
  • 陈润生、何顺民、赵屹合作发布最新的非编码RNA整合资源NONCODEV6
    长非编码RNA ( long non-coding RNAs )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 。大量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植物和动物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lncRNA的注释、探索lncRNA的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很多研究集中于lncRNA功能的探索...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大量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植物和动物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lncRNA还与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于lncRNA的注释、探索lncRNA的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2020-11-17
  • 内质网蛋白P5A ATPase/CATP-8通过清除异位蛋白维持内质网"身份"
    膜蛋白被正确地定位到相应的细胞器上对于维持细胞器特异"身份"和生理功能非常重要。膜蛋白的正确定位不仅依赖于精确的蛋白分选通路,也需要细胞器上相应的机制清除错误定位的蛋白。比如在线粒体外膜的AAA-ATPase Msp1可以把错误定位到线粒体外膜的蛋白清除。但是在内质网( ER ... 膜蛋白被正确地定位到相应的细胞器上对于维持细胞器特异"身份"和生理功能非常重要。膜蛋白的正确定位不仅依赖于精确的蛋白分选通路,也需要细胞器上相应的机制清除错误定位的蛋白。比如在线粒体外膜的AAA-ATPase Msp1可以把错误定位到线粒体外膜的蛋白清除。但是在内质网(ER)...
    2020-11-11
  • 朱冰课题组发现TNF-α介导的炎症响应记忆现象并阐述其分子机理
    2020年11月6日, 《 eLife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冰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 Sustained TNF - α stimulation leads to transcriptional memory that greatly enhances signal sensitivity and robustness " 。这项工作发现炎症... 2020年11月6日,《eLif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冰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ustained TNF-α stimulation leads to transcriptional memory that greatly enhances signal sensitivity and robustness"。这项工作发现炎症因子TNF-...
    2020-11-09
  • 陈润生、付向东、何顺民合作揭示转座子在近着丝粒异染色质区调控机制
    异染色质是指基因组中用DAPI染色区域较深,相对不开放的区域.这类区域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黑洞.之前研究认为异染色质的基因组通常处于沉默状态.随着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家发现异染色质并非一直保持沉默.那么这些活跃的异染色质有什么功能呢?基因组学研究发现细胞间期异染色... 异染色质是指基因组中用DAPI 染色区域较深,相对不开放的区域。这类区域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黑洞。之前研究认为异染色质的基因组通常处于沉默状态。 随着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家发现异染色质并非一直保持沉默。那么这些活跃的异染色质有什么功能呢? 基因组学研究发现细胞...
    2020-11-04
  • 王晓群实验室应邀撰写综述类脑器官的新技术
    2020年10月30日,应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编辑邀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撰写并在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Modeling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 with human cerebral organoids "的综述论文。为了进一步解决传统培养... 2020年10月30日,应《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编辑邀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撰写并在《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deling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 with human cerebral organoids"的综述论文。中科院生物物理研...
    2020-10-30
  • 朱岩课题组在逆转"失败者效应"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以往的社会经历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及动物的脑功能状态,导致在相同场景或面对相同刺激时,个体做出完全相反的行为抉择。例如中华文化里有斗蟋蟀,斗鹌鹑及斗鸡的传统。在打斗过程中,参与打斗的个体总能分出一个输赢。但失败者效应的分子神经机制以及逆转失败者效应的手段还... 以往的社会经历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及动物的脑功能状态,导致在相同场景或面对相同刺激时,个体做出完全相反的行为抉择。最普遍也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打斗失败对个体的影响。例如中华文化里有斗蟋蟀,斗鹌鹑及斗鸡的传统。在打斗过程中,参与打斗的个体总能分出一个输赢。本来...
    2020-10-30
  • 亚铁与多硫协同诱发细菌铁死亡及抗菌应用
    近日, 《 Nano Toda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高利增课题组的研究论文" Nano-decocted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 " 。该工作发现亚铁与多硫协同诱发细菌发生... 近日,《Nano Toda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高利增课题组的研究论文"Nano-decocted ferrous polysulfide coordinates ferroptosis-like death in bacteria for anti-infection therapy"。该工作发现亚铁与多硫协同诱发细菌发生铁死亡...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