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科幻作家陈楸帆科普报告:我们如何想象AI

发布时间:2024-05-06

  科学的创新离不开想象力,如今已成为现实的科技也曾来自于当初的科幻。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经从科幻变成现实,并走入寻常人的生活,甚至屡屡成为霸屏热搜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重新思考和想象AI。2024年4月3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共同邀请著名科幻作家、未来学家陈楸帆来我所举行科普报告,就AI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现实和未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陈楸帆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AI从科幻走入现实的历史,以及从深度学习算法到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在这个过程中,AI的定义从1956年最初被提出时的"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发展为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更重要的是,AI已经突破学科界限,成为涉及计算机、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不仅如此,AI涉及的计算与认知、模型与信息、模拟与真实的研究,启发人们对于生命/智能/意识/存在的再认识。对于AI的终极想象,将引导我们对于人类作为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及人类与宇宙的关系等更深入的哲学思考。

  这一别开生面的科普报告引起了我所众多青年科研工作者和学生的兴趣。报告结束后,听众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与报告人探讨科学与科幻以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引发热烈讨论。

  报告由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副会长高利增主持。范克龙研究员在报告前即兴与现场听众分享了纳米酶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研究设想。阎锡蕴院士参加了讨论。

陈楸帆作报告

报告现场

(供稿:阎锡蕴研究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