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培养 >> 科教融合 >> 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目的

通过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科研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树立科研诚信、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各环节所需要的能力,如资料搜集、文献阅读、科研选题、安全操作、数据分析、逻辑推导、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践任务和要求

学院制定实践方案,二、三年级全体本科生参加。学生按照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实践的全部内容,考核及格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任务包括集中实践任务、分散实践任务。学生应在完成集中实践任务、参加测验且成绩及格后,根据自身兴趣,按照自行制定的方案完成分散实践任务。如果学生希望将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等活动作为分散实践任务,须事先向学院报备,在符合学校、学院要求及保障学生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得到学院批准后才能实施。

三、实践内容、形式与时间

实践地点主要安排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各承办研究所。

(一)科研实践Ⅰ(3学分,不少于102学时)

实践时间:二年级春季学期及暑期。

1. 专题讲座(32学时,集中实践任务)

内容包括生物伦理学、生物安全、科研诚信与科研道德、学术交流、文献检索、阅读与归纳、科研写作、科研方法、科学探索历程等。

2. 科研训练(不少于70学时)

(1)科研训练课程(30学时,集中实践任务)

(2)导师指导下的科研训练(不少于40学时,分散实践任务)。学生在了解生物科学发展主要方向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与相关教师沟通并确定指导关系。学生通过参观导师实验室、观摩实验操作、参与简单的科研工作,初步了解该研究领域基本的科研方法;与导师交流、参加导师研究组的讨论、在导师指导下研读学术论文5篇以上,了解相关领域最新进展、研究瓶颈和发展趋势等。

学生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二)科研实践Ⅱ(5学分,不少于188学时)

实践时间:三年级春季学期及暑期。

1.创新实践项目(6天,每天8学时,48学时,集中实践任务)

学院安排不同研究方向的创新实践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报名参加其中的2个项目。

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评分。

2.导师指导下的科研训练(不少于140学时,分散实践任务)

学院鼓励学生尽早确定毕业论文导师。如果学生已确定毕业论文导师,可以在其指导下开展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在导师指导下研读学术论文5篇以上、撰写文献综述、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论文初步研究工作等。

如果学生未确定毕设导师,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与相关教师沟通并确定指导关系。学生通过参与导师课题组简单的科研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研读学术论文5篇以上,初步了解该研究领域基本的科研方法。

学生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四、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

学生按时参加和完成各项实践任务,通过考核;完成总结报告,导师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分;学院统一组织专家组,以科研实践答辩会形式,由专家评委根据学生的实践内容、执行情况、实践成效、答辩情况等综合评分。

科研实践成绩由如下部分综合构成:专题讲座测验成绩、科研训练课程成绩、创新实践项目评分、导师评分、实践汇报答辩评分。

五、实践纪律、安全与注意事项

1. 科研实践是生物科学本科生的必修环节,学生应高度重视,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严格按照学校及学院的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科研实践。

2. 学生应虚心接受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指导。

3. 学生须独立按时完成科研实践任务,严禁弄虚作假。

4. 学生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有关单位的规章制度。

5. 学生如果因病、因故不能按时参加科研实践,应向学院提交医院证明及书面请示,经学院批准后暂时不参加实践,之后按照学院批准的方式补足实践任务。对擅自不参加实践的学生,科研实践成绩按零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