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玲 2016年12月15日
新建的研究所分来一批批新生力量,充实在各个室组里.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怕艰难,不怕劳累,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而努力。工作之余,他们自觉锻炼身体。所里每到春秋两季组织体育比赛,有长跑、四百米接力、蓝球赛、拔河等项目。凡此时,同志们都积极参加,在比赛中热情洋溢,奋勇当先,不甘落后拿出最佳成绩。老弱病残的同志不能直接参加比赛项目,便作为拉拉队,在后边敲锣打鼓,呐喊助威,为运动员加油,气氛热烈,上下情绪融为一体。他们为获名次的运动员祝贺,并承担递水送衣及各种后勤工作。拔河比赛也如此。各个科室间比赛,双方那个热烈,呐喊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蓝球比赛,站脚助威的同事密密麻麻,每进一个球大家都为之鼓掌喝彩。体育活动增强了体质,交流了同事间的感情,永保青春活力。
文革中我所被编入了解放军部队,每周三下午去北京体育学院游泳,吃过午饭所里开车接送。我们有一部分人就骑自行车自行前往。都是年轻人积极勇跃,会游泳的教不会游的,教的认真,学的努力。很多人在活动中都学会了游泳。体育学院的游泳池一圈是250米,每10米树一根标竿,因此,顺着标竿游不紧张。当时,一气游下来4-5圈不成问题。学会了心中快乐,不管烈日当头,还是阴雨绵绵从不间断。
有一次所里组织去运河游泳,会游的都下去了,不会的在岸边给看衣服作后勤。我也下去了,看看对岸没多远,感觉没问题,但是游出不到10米之遥,就觉得脚下水流急速,心中发慌,六神无主。周围没有标竿之依靠,当时乱了方寸,忙呼叫求助,最后被旁边的同事拉上岸去。坐在岸上仍然惊魂不定,久久不能平静。由此得到一个教训,掌握一门技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不断学习,不断熟练才行。
还有一次组织去颐和园横渡,从排云殿至龙王庙,大约有600米的距离。会游的同志不假思索的跳入水中,一排排,一队队的往龙王庙游去。虽说周围有护航的船只,我真想随波逐流,加入横渡之列。但上次运河游之惊险仍在脑中作祟,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敢下水,只好做了后勤,此事至今留下遗憾。游泳这项活动在我的生活中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再就是文艺活动。我所的文艺异彩纷呈,吹、拉、弹、唱,各种人才具备。组织一台节目不是难事。院里每逢节日都要组织文艺汇演,各个研究所出节目。我所的组织者对所里人才很了解,大合唱、小合唱、独唱、舞蹈、对口词(相声),何人指挥,何人手风琴伴奏,何人为报目员,胸有成竹。选材、服装、道具皆自行准备。所选之人一呼而就,绝不怠慢,且认真排练,群情激昂。大家集思广益完善节目,甚至经常晚上加班排练。因此,在每次的演出比赛中皆获得头彩,第一第二的好名次不在话下。当时院里演出在四不要礼堂,观众座无虚席,认真评选。各种比赛从没间断过。
有时大操场放映电影(那时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人们吃过晚饭扛着凳子去大操场等。等2-3个小时,到天黑才放映。有时也请专业剧团来院里演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最后一次演出“穆桂英挂帅”就是在科学院四不要礼堂举行。这次演出具有非常的纪念意义而记入史册。
我所的文体活动不但有水平,且成为研究所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而延续至今。人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仍然有舞蹈,合唱,太极拳等活动为节日增添光彩。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半个世纪已过,如今研究所已经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先地位。当年的文艺积极分子及体育键将们都已成为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有名气的科学工作者,引领着一方科研天地,为祖国健康地工作着。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过去的日日月月,岁岁年年中,那些为研究所填充鏠隙的片段历史。
路慢慢,创业难,人生苦短,往事如烟。忆绵绵,情难忘,昨夜星辰,闪亮仍然。往前看,心志坚,老骥伏枥,余晖晚年。
1964春研究所爬香山比赛,获得第一名的五室成员合影
1964元旦联欢会大合唱,前排右三李玉安,右四樊蓉,右五陈玉玲
1964元旦联欢会小合唱节目,前排领唱苏苹,后排右一袁志安,右四陈玉玲
作者简介:陈玉玲,生物物理所原八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