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所庆专辑 > 45周年所庆 > 庆典系列出版物 > 《贝时璋与生物物理学》纪念文集

贺贝时璋院士百岁寿辰
华婉君
(中国科学杂志社)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国科学》已走过了53个春秋,杂志也由最初的两辑(A辑和B辑)不断扩展到现在的7辑(A辑:数学,B辑:化学,C辑:生命科学,D辑:地球科学,E辑:工程与材料科学, 
          F辑:信息科学和G辑:物理学),收录论文基本上涵盖当前我国自然科学发展最主要的学科领域。目前,中国科学不仅代表了国内自然科学领域综合性研究学术刊物的最高水平,而且从办刊模式、编辑风格以及刊录论文的学术水平等正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提升,刊出论文的引用率大幅度提高,收录论文的研究方向往往成为国内科学研究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并且越来越多地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正在成为我国科学家首选的论文寄投刊物。
《中国科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除了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科学院对《中国科学》的大力支持,为《中国科学》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中国科学》的成长,始终有一批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严谨负责的著名科学家编委悉心呵护,他们为《中国科学》成长的每一次飞跃助推、每一次成功喝彩。贝时璋院士就是这些优秀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之一。
贝时璋院士曾是中国科学院初创《中国科学》杂志时的副主编。从1958年至1983年任《中国科学》编委、副主编,前后历任四届,同时担任了《科学通报》杂志第六届和第七届的副主编。计算起来,贝老为两刊的发展付出了20多年的心血。作为承接中国科学杂志社历史辉煌、嘉年盛绩的后来者,在此我们向贝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对外交流窗口,当时只登载国内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社会和科学影响力的英文论文,而稿源也主要由各个专业学报选择提供和《中国科学》的编委们推荐。贝老虽然工作繁忙,学术兼职很多,但他仍时时不忘自己作为《中国科学》副主编的职责,以一个科学家特有的敏锐和洞察力,热情支持《中国科学》的选稿工作,在生命学科方面向杂志推荐了许多优秀的论文,这为当时面向国际宣传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对外积极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革前期,《中国科学》也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刊物一样被迫停刊。《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的停刊,不仅使国内科学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表达阵地,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关起了我国对外开展自然科学研究交流活动的窗户,隔绝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关注。
1972年,根据当时全国出版会议的精神,贝老作为《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编委会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多方奔走,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恢复两刊的出版。正是贝老和其他科学家的努力和中国科学院的坚定支持,两刊才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得以复刊,并发表了不少我国科学家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水平。
贝老在担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副主编期间,主要任职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担任所长,研究员,可以想象,他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松对《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稿件的把关工作,每次当编辑部将已经请人审阅的稿件送他审定时,只要发现一些审阅意见不够严谨,他总是亲自仔细核对,提出诸多补充修改意见。有时对两位外审已认为可以发表的稿件,只要他审定发现问题,也会一一提出或要求作者补充实验,或提出暂时不能发表的意见。有时审定遇到外审意见有分歧的稿件,他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分析外审意见,查阅相关文献,最后提出终审意见,并且决不因为有不同的学术观点,而轻易予以否定,表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负责精神。贝老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 
          “立身处世要坚持原则,不能迁就,不能随波逐流”。
《中国科学》收录论文的权威性使之成为外界分析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走向和水平的重要参照物。贝教授自20年代起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对动物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分裂,生殖细胞的重建,染色体构造、昆虫眼柄激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1932年在研究丰年虫中间性的性转变过程中,观察到细胞重建的现象,并在1934年提出了重要的“细胞重建”理论,以后他又在鸡胚早期发育、小鼠造血系统、根瘤菌和沙眼衣原体上进行了研究,证明这一现象存在于广泛的生物物种中,贝教授将其这一时期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都投至本刊,这些成果的发表,不仅反映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同时这些论文也引起了国外同行对本刊的广泛关注和兴趣。现在《中国科学》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外科学家的投稿支持。
时间走进21世纪,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已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竞争,科学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的透过国外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与同行交流。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科学家仍然一如既往地将他们最优秀的论文甚至是毕生研究的辉煌投寄到《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他们以自己的研究成就着今天的《中国科学》,推动着中国科技期刊的壮大和发展。这既使我们看到了两刊广泛的影响力、深厚的亲和力和公认的权威性,也使我们在承接中国科学辉煌盛绩的同时,更感压力与惶恐,唯有认真比量贝老等科学家为刊物成长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更加谨慎、务实和求真,不有些许懈怠,才能继续推动《中国科学》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学术刊物的行列。
今天,喜逢贝老百岁寿辰之际,我们恭录了太史公司马迁的一句名言,借此表达中国科学杂志社全体同仁对贝老的一片敬仰之意和祝贺之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衷心地祝愿贝老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