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的国际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8年1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25812号小行星,于2020年1月9日荣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邹承鲁星"。
邹承鲁院士在生物化学领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工作,是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四次、第三世界科学院生物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陈嘉庚生命科学奖、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多次。1970年调入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后,在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新生肽链折叠、分子伴侣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酶活性部位柔性的假说。在邹承鲁院士的倡议和组织下,将分子酶学、结构生物学、膜生物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申请成立了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实验室在国家综合评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邹承鲁院士为我国生物化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的学生中涌现出多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其中包括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请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为他题字一幅"催笋生竹,润花著果",正是对邹承鲁院士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的最好诠释。
邹承鲁院士心怀祖国的科学事业,他多次呼吁和建议,要重视和支持基础理论的研究,主张鼓励自由探索和建立原创性的科学理论。他致力于反对学术腐败,宣传维护科学尊严、探索科学真理,积极推动当时国内科技体制的改革,加快中国科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邹承鲁院士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献身精神、严谨学风均堪称楷模,他的科学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也将以邹承鲁院士为榜样,不断探索生命奥秘、勇攀科学高峰!
(供稿:科学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