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应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宏研究员的邀请,德国Osnabrück大学的Christian Ungermann教授来访生物物理所并做贝时璋讲座。报告题为“Autophagosome maturation and fusion”。
Christian教授首先介绍他实验室主要利用酵母研究内吞体和溶酶体/液泡的膜动态变化,包括断裂和融合。他们的主要研究兴趣点是小分子调控蛋白,如Rab GTPase Rab5(Vps21)、Rab7(Ypt7)以及它们的互作蛋白,特别是那些拴链复合体组分CORVET和HOPS如何介导膜动态变化。第二个研究方向是细胞器间的膜接触点,尤其是Rab7(Ypt7)依赖的线粒体于内质网的接触。
然后,Christian教授介绍说酵母中的溶酶体/液泡在对数生长期与稳定期形态存在差异,液泡表面的蛋白分布也不同,存在一些膜蛋白的相分离变化。在内吞作用期间,细胞表面蛋白如Rab7(Ypt7)和Sec63被输送到溶酶体/液泡中。他实验室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纯化的液泡的表面情况。
接着,他重点讲解了酵母中的Rab7(Ypt7)如何被招募到自噬体表面。在内吞途径中,Ypt7定位到晚期内体依赖于其GEF复合体Mon1-Ccz1。在自噬途径中,他们发现,Ccz1与自噬体标志蛋白Atg8存在共定位,且在介导自噬体与液泡融合的SNARE蛋白Vam3缺失细胞中,这一共定位显著增加。进一步检测发现,Ccz1与Atg8有直接相互作用,且通过其C端与Atg8互作。Ccz1中有与Atg8相互作用的保守序列LIR序列。当突变这一序列后,Ccz1与Atg8的相互作用显著减弱。这表明,在自噬途径中,Ccz1被Atg8招募到自噬体表面,进一步招募Ypt7到自噬体表面,从而介导自噬体与液泡的融合过程。Ccz1在突变了LIR序列后,并不影响其在内吞途径中的功能,说明Ccz1在两个途径中的功能可以分开。
最后,Christian教授还介绍了体外重建自噬体与液泡的融合过程。以自噬体不能融合的Vam3缺失细胞为背景,通过均质、差速离心等步骤,他们可以纯化出自噬体。这些纯化的自噬体可以用于体外融合实验,从而可逐步发现哪些蛋白参与融合过程。他们发现Ykt6是酵母中定位与自噬体的SNARE蛋白,他们将进一步研究Ykt6如何被招募到自噬体以及如何调控自噬体也与液泡的融合。
Christian Ungermann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引人入胜。参会的多位研究员和学生纷纷提问题,与Christian Ungermann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Christian Ungermann耐心细致的解答每个问题,整个会场学术气氛浓郁,听众收获颇丰。
Christian Ungermann教授讲座
张宏老师主持讲座
讲座会场
(供稿:张宏课题组)
(摄影: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