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2016年综合新闻

2016年综合新闻

及Na ji教授访问生物物理所并做“贝时璋讲座”报告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Eric Betzig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7日

  2016年3月15日,应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所长的邀请,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Janelia研究园的Eric Betzig院士及Na Ji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Eric Betzig于下午2:00在生物物理所9501会议室做了题为“Imaging Lifeat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的“贝时璋讲座”,Na Ji于下午3:30在生物物理所9501会议室做了题为“Wavefront Shaping for in vivo Brain Imaging”的“贝时璋讲座”。报告由徐涛研究员主持,所内外的广大科研人员、学生聆听了报告,大家积极踊跃,报告厅座无虚席。

  Eric Betzig院士多年来致力于超高分辨率活体成像技术的研究,研发了多种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的超高分辨成像工具,极大地推进了成像技术及生物学技术的发展。2005年,他和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者使用光活化荧光蛋白发明了超高分辨率定位显微镜,正是这项工作使他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Eric Betzig院士在讲座中提到,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体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过程,需要对生物过程进行高时空分辨率成像,然而,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光毒性损伤和成像深度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在讲座中,他介绍了我所李栋研究员在Eric Betzig实验室博士后期间与我所徐平勇研究员合作的工作-非线性结构光照明显微镜(nonlinear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SIM),该工作将超分辨成像的分辨率提高到了45nm,并观测了多个骨架蛋白质在形成粘着斑(链接细胞内外的物理链)过程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并追踪了clathrin修饰的内吞体的成长和内吞过程。之后,Eric Betzig又介绍了lattice片层光照明以及自适应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并展示了这些方法的在实际生物成像中的作用。Eric Betzig院士讲座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展示形象生动,气氛活跃。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Eric Betzig院士都耐心详细地予以解答,让在座的师生受益匪浅。

  Na Ji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她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之后她与Eric Betzig教授一起研究生物体内的脑部成像技术。2011年她创立了自己的研究组,致力于成像技术的发展及神经生物学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Na Ji在讲座中提到,像差和散射使成像质量退化,不利于对全脑成像。她的研究团队使用自适应光学技术校正像差的影响,使得小鼠内脑部成像更精细、成像区域更深、成像速度更快。应用这项技术,描绘了神经对不同的取向和方向的视觉输入的反应变化。最后,她介绍了内窥显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对脑部深层部分进行成像,打破了散射和像差造成的图像深度限制。

  报告结束后,Eric Betzig院士和Na Ji与徐涛、李栋等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报告会在全体听众的热烈掌声中结束,Eric Betzig院士和Na Ji教授在科研上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来访带来了新的学术思想与合作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合作研究,为生物物理所今后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Eric Betzig院士做报告

Na Ji教授做报告

Eric Betzig院士和徐涛研究员

Na Ji教授和徐涛研究员

会场

 

(供稿:李栋课题组 徐平勇课题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