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2014年综合新闻

2014年综合新闻

来生物物理所做学术报告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5日

  2014年9月4日,生物物理研究所“贝时璋讲座”在蛋白质科学中心楼9501会议室举行。此次报告应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的邀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员做了题为“Genetic lineage tracing: a powerful tool to reveal cell origin and fate”的精彩报告。报告由刘光慧研究员主持,众多来自所内外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周斌教授长期从事心脏发育与再生的研究,在Nature、Science、Cell stem Cell, JCI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最近,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周斌研究组关于冠状动脉起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冠状动脉血管的新起源——心内膜,这一开创性的研究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本次报告中,周斌研究员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着重讲述了该研究小组在心外膜和心内膜干细胞在心脏发育与再生中的功能方面的最新进展。心外膜和心内膜对于心脏再生的作用研究还很不清楚。周斌研究组利用心外膜细胞的谱系示踪小鼠,发现在心脏受到损伤后,心外膜细胞具有转化为心肌、平滑肌、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能力。此外,心外膜来源的间充质样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生长因子,促进心梗后冠脉修复。利用胚胎期冠状血管细胞的谱系示踪小鼠,发现心室壁外侧的冠状动脉是由胚胎期已经形成的血管扩增而来的,而心室壁内侧的冠状动脉是出生后由其他的组织新生而来。基于心内膜细胞的谱系示踪小鼠,周斌研究组又发现,在新生小鼠中,心内膜干/祖细胞可以迁移分化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因此,心内膜是心室壁内侧的冠状动脉群的起源。该研究颠覆了冠状动脉生长方式及血管新生的传统认识,为我们探索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机理、冠心病人工干预手段和促进心脏血管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周斌研究员还就目前的谱系示踪方法的局限性和新一代遗传谱系示踪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报告结束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踊跃提问,周斌教授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与深入讨论。此次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令参会的所内外师生受益匪浅。

周斌研究员作报告

 

(供稿:刘光慧研究组)

(报道:科技处)

(摄影:王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