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生物物理所“贝时璋讲座”第二场报告会在蛋白质科学新楼9501会议室举行。应袁增强研究员的邀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生物学系主任邹益民教授做了一场题为“Axons, Synapses and Neural recruit Repair”的精彩学术报告。
邹益民教授在神经发育和神经损伤修复等领域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他长期研究轴突导向、突触形成、组装、稳态及神经环路再生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阐明了体内轴突导向、生长锥转向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并从分子导向系统和神经活性的相互作用出发阐述了突触发生及特异性突触连接模式形成的机理。这一系列研究结果为提高脊柱损伤后神经元存活,抵抗退行性失调,促进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邹益民教授在报告中围绕“神经发育中体内轴突导向和生长锥转向的分子机制以及成体神经损伤后相关活跃分子的表达情况”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Wnt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s growth cone guidance,以及Frizzled,Celsr,Vangl2等蛋白不同浓度梯度的表达以及相互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轴突导向的重要性。邹教授提出的“The growth cone is a moving adherens junction.”在国际神经学年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此外,用化学试剂去除髓鞘模拟神经损伤模型中,发现Wnt1/4/5a的抑制可以进一步增强神经元的功能恢复。但是新长出的轴突是否具有原来的功能依然未知。
报告结束后,聆听报告的老师和学生们还就许多专业问题与邹益民教授展开了热烈的问答和深入讨论。此次报告是贝时璋讲座的第二场报告,得到了所内所外实验室PI和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邹益民教授做报告
袁增强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现场提问
合影留念
(供稿:科技处)
(摄影: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