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所55周年,促进学术沟通交流,提升研究所整体学术氛围,按照研究所总体部署,经所学术交流委员会讨论,自今年5月起举办“建所55周年系列讲座”(简称所庆讲座)。所庆讲座邀请的报告人为研究所内PI提名推荐的现阶段极其活跃在各自领域且极其具备影响力的顶级科学家。报告人在研究所的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与所内PI座谈和与学生午餐座谈交流。本系列讲座预计举办20余场,将持续到明年年初。
5月16日下午14:00,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新楼9501会议室人头攒动,座无虚席,陆续赶来的听众一直站到走廊,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到所作主题为“Biochemical pathways of cell death”的学术报告,正式启动了生物物理所建所55周年所庆系列讲座的首场报告。徐涛所长等出席了报告,张宏研究员主持报告。
徐涛所长首先发言,他对王晓东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回忆起王晓东教授2005年到生物物理所作报告时的盛况,当时图书馆报告厅上下两层挤满了人,王晓东教授在投影仪坏了的小状况下,全程清讲,依然获得掌声无数。徐涛所长表示,希望大家通过参加所庆系列讲座,聆听学术前沿新知,努力做好科研工作,作为中国人在科研方面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张宏研究员主持报告,他以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事例,充满感情地回顾了在王晓东教授领导的NIBS工作的时光,高度评价了王晓东教授在细胞凋亡方面的卓越贡献。
王晓东教授以一身白色中式丝绸开衫登台,他表示从2005年上次来所到现在,一晃已经8年,今天看到现场同样有这么多老师同学,非常感动。接下来,王晓东教授作题为“Biochemical pathways of cell death”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们实验室过去几年的主要工作,试图回答怎样的科学问题及还有多远的路要走。细胞死亡的研究历史悠久,但主要是探讨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细胞“意外”死亡即坏死。但是,在生命过程中,更经常进行着的是细胞生理性死亡。病理学家Kerr等人1972年正式提出细胞凋亡新概念。凋亡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意义为“花瓣或树叶的枯落”。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故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他们的实验室一直从事细胞凋亡方面的工作,研究组通过全基因组siRNA筛选发现了RIP激酶家族的成员—RIP3激酶在细胞坏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之前的研究发现,促凋亡因子Smac能启动一种caspase-8活性复合物的形成,从而与TNF-α协同诱导细胞凋亡。他们通过化学设计合成了一种Smac-mimetic,这种小分子能够自由进入细胞,与IAP结合从而启动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通路。许多细胞类型中的caspase抑制剂都能阻断这种细胞凋亡,但他们研究发现在一些细胞系(HT-29)中,caspase抑制剂则会导致对细胞坏死的凋亡应答。
他们利用高通量RNAi筛选技术鉴定了RIPK1的同家族蛋白RIP3是调控TNFα-诱导性细胞坏死的关键蛋白,其激酶活性是必不可少的。RIP3只在一些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其表达跟TNFα-诱导性细胞坏死密切相关。在Cerulein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中,RIP3基因的敲除显著地减少了胰腺细胞的坏死,从而有力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恢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RIP3介导的细胞坏死信号通路中MLKL扮演着RIP3激酶其中一个底物的角色。MLKL的磷酸化激活与细胞坏死正向相关,因此p-MLKL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检测细胞坏死的一个有效marker。与此同时,他们还筛选得到一个抑制细胞坏死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特异识别MLKL阻止坏死信号的传导。
王晓东教授的报告精彩纷呈,现场掌声不断,参加报告的王江云研究员表示:“这场报告非常精彩,就像听侦探小说一样过瘾。”
下午15:30,王晓东教授在9408会议室与研究所的研究员、青年科研工作者等进行了圆桌论坛,畅谈科研生涯的规划及科学思想。张宏、江涛、秦燕、张立国、刘志华、王江云等年轻PI,还有几位所内的年轻副研参加了论坛。大家主要围绕报告内容提出很多学术问题,并就各自自己的课题进展情况和实际工作问题请教,王晓东教授一一作答。
当日中午,王晓东教授还跟生物物理所的同学们进行了午餐交流会。会上,大家积极提问,例如对中国现行科研体制的看法,基因组测序在未来对人类的影响和最近一两年生命领域比较杰出的方法体制等。王晓东教授以深入浅出的讲话解答了大家在科学研究,工作等方面的疑惑,整个交流会气氛轻松活泼,会议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直至最后散会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围着王晓东教授继续热烈地讨论问题。
王晓东教授报告 | 徐涛所长致辞 |
张宏研究员主持 | 报告会现场 |
王晓东教授简介
王晓东教授,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终身教授、霍华德·休斯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3 年,他接受科技部的聘请,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是近2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中当选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院士,也是该院最年轻的院士。他主要从事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细胞凋亡规律的研究,并在细胞凋亡生物化学机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这项研究可以揭示生物生长与死亡的规律,为人类癌症及传染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王晓东院士以自己扎实的研究作风和不懈的努力,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
(摄影: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