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2012年综合新闻

2012年综合新闻

学术研讨会在生物物理所召开结核病发病机理研究、分子标识发现和快速诊断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为申报中国科学院“十二五”在传染病方面的重点部署项目和凝炼临床对应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2月24日,“结核病发病机理研究、分子标识发现和快速诊断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5215会议室举行。参会人员主要有拟申报的项目组成员,包括生物物理所毕利军研究员、杭海英研究员、陈畅研究员、李岩研究员、王大成院士组代表及微生物所刘翠华研究员。科技处孙命处长出席了会议,对项目的整体思路给予了肯定,并对项目申请提出重要意见和建议。

  结核病的严重疫情和耐药产生使其更加恶化的现状向结核病的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核病的基础研究者承担着回答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责任。针对结核病问题,中国科学院在“十一五”做了战略部署和培育。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需要更加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

  毕利军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从几个方面对整个项目做了阐述。她首先介绍了中国结核病的现状,提到我国目前仍然在用120年前的诊断方法、90年前的疫苗和50年前的药物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耐药结核病。她重点提出,发病机理方面新的突破是结核病诊断、新疫苗构建和新药研发的奠基石。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相关的研究,期望找到重要的致病因子,从而开展有效的疫苗构建。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发现了多种致病因子,然而,结核病发病机理仍然是不清楚的。已有结核病发病机理研究多局限于编码基因,并局限于单一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研究显示非编码RNA与病原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多层次和各种新技术方法系统研究并整合已有信息,全面理解结核病发病机理。。

  毕利军研究员分别从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所面临的四大难题制订对应的研究方案,并强调了项目目标、研究的关键问题及项目组织原则。整个报告从整体上把握了研究的重点并强调了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策略,各位参会老师展开激烈的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使整个项目的重要科学问题进一步凝炼,研究思路更加清晰。

研讨会在5215会议室举行

 

(供稿:毕利军组 石娜)

(摄影:王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