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2010年综合新闻

2010年综合新闻

蒲慕明演讲“科学研究的ABC”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4日

  5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内高朋满座、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蒲慕明先生来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参加学术沙龙活动,并进行了题为“科学研究的ABC”的演讲,与生物物理所的广大科研人员和同学们交流互动,分享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主持人简要介绍后,蒲慕明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他首先以一个独具创意的“five W”(即“what who when where why”)理论,提出了他心目中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与成才标准。接下来,他系统地阐述了一个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应该注重的知识获取途径,适于采用的信息获取方法,可以借鉴的假设思想归纳,以及必须具备的文化科学素养。

  蒲慕明指出,在科学研究中,知道事实是怎么来的比知道事实本身更重要,知道如何展示事实与知道这个事实同样重要,知道什么是不知道的和知道什么是知道的同样重要,知道如何教育自己比找到教育自己的人更加重要。他还现身说法,说明了如何在旧理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甚至推翻这些旧理论。在具体实践上,蒲慕明在屏幕上用“ABC”图形进行演示并加以逻辑推导,向我们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和发现,来提出新的推论与假设,极大地拓宽了大家的思路。

  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演讲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个个新颖、精辟的理论,如“引用文献越少的综述越有价值”,“现在教科书50%的结论都是错误的”,“任何不违反化学物理定律的理论都是有可能的”……这些看似标新立异的观点背后,是蒲慕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30余年里,日渐形成的经验总结和思想精髓。蒲慕明这些独具思想的解说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现场一次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现场提问环节,听众表现非常踊跃。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蒲慕明一一进行了耐心幽默的回答,掌声与笑声不断。原定30分钟的提问时间也因为同学们的热情而稍作推延,最后在长时间的掌声中,这次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蒲慕明博士主要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1970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1974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物理系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在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共发表了180余篇有关膜生物物理、突触生理、发育神经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学术沙龙是生物物理所研究生的一项传统活动,主要邀请国内外有很高学术造诣的著名科学家来讲述自己的学术生涯、科研历程、治学思想、人生感悟等,注重思想内涵,淡化学科差异,以期对来自不同研究方向的听众都有所启迪。在过去的几年中,曾邀请的学者有:白春礼,裴钢,王晓东,饶毅,陈烨光,施一公,于军,许田,叶玉茹,邓兴旺,吴仲义,江安世,张毅,舒红兵等,他们博学儒雅的大家风范使同学们受益良多。

蒲慕明

蒲慕明一行与生物物理所领导合影

座无虚席

 

(综合处、研究生部报道)

(2010年5月14日)

(撰稿人:王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