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院士做客生物物理所"贝时璋讲座"

发布时间:2021-07-22

  2021年7月19日,中国科学院张旭院士应研究所邀请做客"贝时璋讲座",并作题为"神经系统的FGF13功能"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生研究员主持。

  张旭院士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理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慢性痛的背根节和脊髓基因表达谱,发现了内源性钠钾泵激动剂等新的痛觉信息调控系统,为临床镇痛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张院士团队发现了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中阿片受体亚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吗啡镇痛耐受的相关性,拓展了受体复合体功能及药物研究方向;发现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 (FGF13)通过稳定微管调控神经元和大脑的发育,阐明了FGF13基因缺陷造成智力障碍的机理。张院士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参编疼痛学经典教科书 《Textbook of Pain》等专著;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

  本次报告中,张旭院士分别针对FGF13在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FGF13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及FGF13在临床病例中的影响三个方向,对其课题组近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在外周神经系统中,FGF13存在于所有类型的机械热痛感受器受体内,通过与钠离子通道NaV1.7相互作用调控热痛觉与组胺诱导的痒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FGF 13B是一种微管稳定蛋白,调节皮质神经元的极化和迁移,而FGF 13A调节海马中的齿状回神经在出生后的发生,FGF13蛋白对于大脑皮层发育十分关键;FGF13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GF13基因缺陷小鼠是X染色体连锁的智力障碍的可选模型。在一些智力发育障碍的中国男孩病例中,存在高发的FGF1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样性,FGF13突变敲入小鼠也在神经发育和学习记忆中表现出缺陷。

  张旭院士的讲解结束后,许多科研人员和同学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张旭院士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报告取得圆满成功。

 

(供稿:杨艳研究组;核稿:科技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