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0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院士应研究所邀请做客"贝时璋讲座",并作题为"Pyroptosis, inflammation & antitumor immunity"的学术报告。朱冰副所长、所内PI、科研人员和学生共一百余人聆听了报告。本次讲座由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晓晨研究员主持。
邵峰院士长期从事病原细菌感染宿主和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抗细菌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获得多个重要奖项,包括未来科学大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国际蛋白质学会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基础医学奖以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等,并于201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和EMBO的外籍成员,2016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学院会士,2019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报告中,邵峰院士分享了生化思维在探索生物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详细介绍了细胞焦亡现象的发现与进展,引入本次报告"细胞焦亡、炎症和肿瘤免疫"的主题。他首先介绍了团队通过全基因组筛选鉴定出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Gasdermin D。研究发现活化的Caspase-1/4/5/11能够切割Gasdermin D,释放出具有打孔活性的N端结构域,在膜上打孔改变细胞膜通透性,诱发细胞焦亡。随后,他介绍了caspase3能够激活Gasdermin E(GSDME),导致细胞焦亡的发生以及大多数的肿瘤细胞通过沉默GSDME逃避细胞死亡,首次将Gasdermin蛋白与肿瘤联系在一起。此外,他还介绍了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来源的Granzyme A蛋白能够特异地高效激活Gasdermin B (GSDMB) 蛋白,从而导致靶细胞发生细胞焦亡,该分子机制能够促进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邵峰院士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内容丰富,语言幽默风趣,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不仅介绍了最新科研进展,还跟广大师生分享了宝贵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经验。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邵院士耐心细致解答。
王晓晨研究员主持报告
邵峰院士作报告
研究人员与邵峰院士交流
前排学生与邵峰院士交流
科研人员与邵峰院士合影留念
会场全景
(供稿:丁璟珒研究组;核稿:科技处;摄影:王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