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徐国良研究员来访生物物理所

发布时间:2013-09-02

  2013年8月30日下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研究员来我所做学术交流活动,在蛋白质科学新楼9501会议室做了题为“DNA Oxidation towards Pluripotency in Mammalian Development”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李国红研究员主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及所内外广大学生聆听了报告。作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品讲座和生物物理所建所55周年所庆的系列活动,本次学术报告得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生物物理所的大力支持。 

  徐国良研究员从中科院遗传所毕业后,于1993年在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在2001年完成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后研究,随后进入中科院成为上海生化所的PI。徐国良研究员实验室一直专注于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调控在重要生命活动(比如基因表达、胚胎发育、干细胞分化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调控机理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自1997年至今,已在CNS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 

  报告伊始,徐国良研究员通过氧化反应破坏C-C键这一基本概念入手,引入了发生于DNA胞嘧啶5位C上C-C键——5mC(即DNA甲基化产物5’-甲基胞嘧啶)建立与去除在胚胎发育中的动态变化,阐述了5hmC(5’-羟甲基胞嘧啶)作为5mC的氧化产物成为DNA去甲基化中的关键中间产物的发现及TET家族蛋白在这一关键氧化反应中的重要功能。与生物体内大量有机物降解时采取的策略相同,TET家族蛋白可以氧化催化5mC上连接的甲基逐步形成醛基、羧基形式并最终被TDG蛋白将整个碱基切下,缺少碱基的核苷酸位点通过DNA修复过程中的Base Excision Repair途径修复,从而实现了DNA去甲基化这一过程。随后,徐国良研究员将DNA去甲基化这一过程回归于受精卵发育与小鼠神经发生过程中,阐述了在受精发生后父源核遭受的大规模DNA甲基化去除与模式重建过程中Tet3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Tet1通过调控小鼠神经细胞发育来影响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重要作用。最后,徐国良研究员展示了敲除Tet家族蛋白后细胞重编程能力会完全丧失,并深入探究了Tet家族蛋白对microRNA的去甲基化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大家对TET家族蛋白功能的认识。 

 

(供稿:李国红组)

(摄影:程浩)

 


附件下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