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28日,第二届“中国Hippo协同创新团队”交流年会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由生物物理研究所袁增强研究员组织和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近50名相关专家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在此次会议上,正式确立该团队的命名为“中国Hippo协同创新团队”(英文名称:Chinese Hippo Consortium),以下简称“中国Hippo团队”。会议修订了“中国Hippo团队”的具体发展纲要,运作模式和规章制度,选举并通过了袁增强研究员为团队执行主任。同时,会议讨论决定:团队每年召开一次Hippo专题的学术交流会,并和国际的Hippo会议衔接;整合国内从事Hippo研究的实验室力量,在神经,肿瘤,免疫以及发育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中国Hippo信号通路相关研究的综合实力。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团队的良好运作和健康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Hippo团队”于2011年9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成立。成立之初,大家对Hippo研究团队的联盟达成共识,在“资源和理论共享”的基础上,展开全面合作。经过一年的沟通和发展,不仅队伍成员有了进一步的壮大,而且团队内部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该研究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的Hippo信号通路研究领域的专家共约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3人,中组部青年“相关人才计划”4人,各高校特聘教授7人,队伍中有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荣获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该团队的PI普遍“年轻化”,一线科研梯队设置合理,团队的运转效率高,协同创新能力强。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围绕Hippo信号转导通路在组织稳态维持、器官发育,以及在肿瘤、神经和免疫等系统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在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和药物筛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目前,“中国Hippo团队”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代表了我国在Hippo信号通路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Hippo/MST信号通路在组织稳态维持、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凋亡、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等基本的生命活动中,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通路各关键蛋白的突变或调控失衡,将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生、神经退行性病变、自身免疫病以及发育异常等相关重大疾病。目前,针对Hippo通路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点。国外许多著名的实验室都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他们大多数实验室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学筛选,获得了大量参与该通路调控的新基因信息。因此,有关Hippo通路新调控机制的文章,发表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使我们国内相关研究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研究联盟的成立,通过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一系列战略对策,将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抢占重要的一席之地。
附:“中国Hippo协同创新团队”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袁增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青,中科院杰青,博士生导师,“中国Hippo协同创新团队”执行主任)
张 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雷群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国家杰青,博士生导师)
徐彦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博士生导师)
陶无凡(复旦大学发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 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优青,博士生导师)
范衡宇(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大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优青,博士生导师)
邓贤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策实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中州(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勇彬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世安(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供稿:袁增强研究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