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研究所凹耳蛙声通讯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08-05-12

  2008年5月8日,权威杂志《Nature》发布新闻,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Ultrasonic frogs show hyperacute phonotaxis to female courtship calls”。

  2006年,生物物理所沈钧贤研究员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中国凹耳蛙具有特别的发声和定位技能,可与海豚、大象和人类相媲美。本周《Nature》网络版再次发表沈钧贤等人的研究论文,分析了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的超声求偶声,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育良好的声通讯系统,这是对急流噪声环境的一种适应。

  求偶声在蛙繁殖中起关键作用。在求偶期间,雄蛙通常占主导,宣告它们精力充沛,而雌蛙倾向于较为被动,偶尔产生弱的回答声,或轻击声音。虽然雌蛙具备显著发育良好的发声系统,但在以雄蛙为主的通讯系统中雌蛙是否产生叫声,至今尚不清楚。沈钧贤及其同事用与计算机连接的超声传声器,在一个安静、黑暗房间里记录了雌蛙的叫声。他们发现,即将排卵之前,雌蛙发出短促而高频的超声信号,明显不同于雄蛙的广告声。然后,他们回放雌蛙叫声来检测雄蛙的反应,发现雄蛙不仅增加了叫声活动,并趋近声源。雄蛙一听到雌蛙叫声,经常调准朝向,以非凡的精确度长距离地跳向喇叭。

  作者认为,凹耳蛙可能进化了这种高频超声系统,成为在嘈杂的栖息地进行明确通讯的一种方法。这是我国凹耳蛙声通讯研究中的又一项重大进展。

 

(整理:董先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