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战略研讨会在香山举行

发布时间:2007-04-18

  2007年4月14~15日,由生物物理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战略研讨会”在香山召开。陈竺院士、饶子和院士、徐涛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来自海内外的30多位知名结构生物学家以及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科技部、基金委等部门的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围绕中国结构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当前结构生物学前沿科学问题和最新进展、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正在国外访问的陈竺院士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当前中国的蛋白质科学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蛋白质研究”已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重点部署的四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也经科技部批准依托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筹建,国家蛋白质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积极酝酿。结构生物学研究作为重要领域方向和引领学科在我国蛋白质科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交流结构生物学前沿科学问题和最新进展,进一步凝练学科目标、明确研究方向,研讨我国新时期结构生物学的发展战略,制定实施路线,对于实现我国蛋白质科学领域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必将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并产生重要影响。

  梁栋材院士系统回顾了我国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我国结构生物学正处于发展壮大的最好时期;来自美国的陈小江和许瑞明博士介绍了DNA折叠和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大分子复合物及分子机器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学研究进展;饶子和院士介绍了SARS冠状病毒结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情况,同时介绍了基于靶分子晶体开展中药复杂体系药物筛选的最新进展;常文瑞院士和王大能研究员就光合作用和膜转运过程中的重要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现状作了报告;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张荣光博士介绍了X射线晶体结构解析的PipeLine系统;范海福院士和NIH的郝权博士分别就相位解析的主流方法和新涌现的非晶体样品法作了探讨;施蕴渝院士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张明杰博士分别介绍了运用NMR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孙飞研究员就冷冻电镜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X射线晶体学仍然是结构测定的主流,方法学研究仍然是其瓶颈领域,其中晶体生长和相位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核磁共振技术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冷冻电镜是新兴的结构解析技术。

  经过两天深入热烈的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结构生物学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高潮,这对中国结构生物学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此,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研发自主创新仪器成为到会专家的共识。国家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制度和政策建设,为结构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