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9日揭晓,同是美国国籍的奥地利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英国科学家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和以色列科学家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由于他们在“发展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1月22日上午,应王志珍院士的邀请,娄继忠研究员、蒋太交研究员与生物物理所师生一同解读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报告由孙命副所长主持。孙命副所长首先感谢了娄继忠研究员和蒋太交研究员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研究所师生一起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解读诺贝尔化学奖。同时孙命副所长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研究所的师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重大科研进展取得的背景和过程,从中获得启迪和灵感。
娄继忠研究员的研究领域是通过分子模拟和单分子操作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特别是大分子的力学信号传导机制。娄继忠研究员首先介绍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研究背景和合作关系,然后回顾了本次诺贝尔化学奖与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分子动力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原因,随后又给出了相关文献(Spinach on the Ceiling: A Theoretical Chemist's Return to Biology)供有兴趣的同学了解三位科学家在计算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历程。娄继忠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对分子动力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与会者能够清晰的理解计算方法和模型与生物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体会计算生物学的魅力。
蒋太交研究员在回国前,曾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德尼·奥尔特曼(Sidney Altman)实验室从事人核糖核酸P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Amy Keating教授实验室进行计算结构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回国后在计算生物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流感疫苗预测和流感的分子演化方面都有出色的工作。蒋太交研究员认为从结构角度简化出来的统计力场对分析大分子的功能效果显著,这与分子动力学对分子系统的简化不谋而合。
最后,娄继忠研究员、蒋太交研究员与台下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娄继忠研究员引用了Sven Lidin的话作为结尾:以前理论科学家给出的计算结果如果与实验不符,一般会重新修正模型,以后可能会更多地重新做实验以便检查实验是否正确。
此次解读诺贝尔化学奖作为解读诺贝尔奖活动的延续,使广大师生深入的理解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卓越的研究成果,激发大家在各自研究领域做出杰出的工作。
(供稿:非编码核酸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