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报道

科普报道

祛皱后被"美化"的情绪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1日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中的美人动静皆宜,神形兼具,而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直至现代,发达的医疗美容技术给予求美者全面而细致的变美手段,犀齿蛾眉、巧笑美目,如今都可以通过整形技术实现。其中,"除皱针"或"瘦脸针"作为"入门级"的医美项目,由于其方便快捷、不留痕迹等优势,也被称为"午餐式美容",可见其接受度之高和应用之广泛。

  其实,无论是"除皱针"还是"瘦脸针",使用的都是同一种药物--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A),简称肉毒素。这是一种可引起局部肌肉麻痹的神经毒素,最早被用于治疗斜视和肌肉痉挛等疾病。在使用过程中医生们发现,肉毒素对眉间皱纹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1]。如今在医美领域,肉毒素被更加广泛地使用,注射部位也从最初的眉间拓展到更多的部位。

图片来自pexels

"除皱针"抑郁症

  变美后心情自然就更好?"情绪美学"是目前整形美容的一种新兴理念,强调面部表情、神态改善的重要性。该理论致力于探讨如何通过医美手段使求美者"看起来"更美,其实是一种"表情美学"。然而,心理学研究却发现,更深层次的"情绪美学",也就是容貌的改善确实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尤其是在眉间接受肉毒素注射的个体,在皱眉减少、皱纹改善的同时,情绪也被"美化"。

图片来自pexels

  但是,这一情绪的变化,可能并不是来源于"变美"。

  抑郁症患者往往经历了长久的情绪低落,生活缺乏动力,因而也很少关注自己的外表。然而,肉毒素眉间注射却对抑郁症治疗有显著的作用[2]。

  最早使用肉毒素治疗抑郁症的病例报道发表于2006年。该研究发现,在眉间接受肉毒素注射2个月后,患者原本的抑郁症状出现了显著的改善,而且通过抑郁量表进行测量发现,这些患者都不再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3]。自这一病例报道后,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肉毒素注射眉间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例如,有研究采用更为严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发现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眉间注射肉毒素的情绪缓解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注射[4]。也有研究发现,对于更复杂的慢性难治型抑郁症[5]和双向抑郁症[6],肉毒素注射也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国内研究者也发现,使用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眼睑痉挛、慢性偏头痛等疾病的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共病焦虑、抑郁状态[7-8]。

  仅仅是减少皱眉就可以改善情绪?这背后还有一系列复杂的神经活动变化:注射肉毒素导致的肌肉麻痹可能通过影响杏仁核、纹状体、初级运动皮层、眶额皮层和额下回等大脑区域,直接影响情绪中枢,或者通过影响奖赏系统或皮层的反应抑制功能和其他认知功能间接影响情绪加工(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先怕后跑""先跑后怕"

  如果一只熊来追我们,我们是先感到害怕再逃跑,还是先逃跑再感到害怕?对于这个问题下意识的回答可能是"先怕后跑"。然而,有一种情绪理论却支持"先跑后怕",这就是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该理论认为:"悲伤由哭泣引起,愤怒由打斗所致",也就是先出现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激活相应的情绪体验。面部反馈假说(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正是基于此类理论,认为面部肌肉反馈对于个体的情绪体验和加工有着重要作用。包括肉毒素注射相关的研究在内,这一假设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9]。

  伤心的时候就笑一笑吧,这并不是仅仅是鸡汤。有研究发现,仅仅是模仿微笑状态,也可以使个体的情绪感知和判断更加积极,这就是探究面部反馈假说的经典"嘴笔实验"。这一实验中,参与者需摆出两种动作:一种是用牙齿固定一支笔,此时嘴巴张开,呈现类似笑容的表情;另一种是用嘴唇固定一支笔,此时嘴角呈现向下状态。研究发现,两种状态下,前者对于卡通片的评价更加积极有趣[10]。

  所以,与面部反馈假说相符,肉毒素注射后皱眉行为减少,消极情绪随之减少,情绪体验也更加积极。此外,虽然有大量的实验证据,目前对于面部反馈假说的可靠性仍然存在分歧。尤其是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复制上述的"嘴笔实验",未能得到与原实验一致的结果[11],这可能与面部操纵引起的注意和认知过程变化有关。而肉毒素注射直接阻断神经传导,无需进行面部操纵,从这一角度看,可能是研究面部反馈效应的更优范式(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小结与展望

  抑郁症已成为困扰当代人的高发精神类疾病之一,然而目前的治疗手段匮乏,且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副作用较大。相较而言,肉毒素注射几乎无副作用、一次注射效果可持续几个月,且造成的局部肌肉麻痹可恢复,但目前仍没有被纳入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体系[12]。未来更多的相关研究可以考察肉毒素用于抑郁症治疗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方法,推动这一治疗手段的发展,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目前肉毒素已成为医美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受众广泛且与日俱增。未来更多相关的实证研究,可以促进从业者及求美者正视面部侵入性操作的情绪影响,更加谨慎对待容貌问题。

  参考文献

  [1] Lark J C. Botulinum toxin: therapeutic uses,procedures and efficacy. New York: Nova Science,2022

  [2] Li Y,Liu T,Luo W. Botulinum neurotoxin therapy for depression: therapeutic mechanisms and future perspective. Front Psychiatry,2021,12: 584416

  [3] Finzi E,Wasserman 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ith botulinum toxin A: a case series. Dermatol Surg,2006,32(5):645-649

  [4] Magid M,Reichenberg J S,Poth P E,et al.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using botulinum toxin A: a 24-week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Clin Psychiatry,2014,75(8):837-844

  [5] Chugh S,Chhabria A,Jung S,et al. Botulinum toxin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in a real-world setting. J Psychiatr Pract,2018,24(1):15-20

  [6] Finzi E,Kels L,Axelowitz J,et al. Botulinum toxin therapy of bipolar depression: a case series. J Psychiatr Res,2018,104(55-57.

  [7] 彭彬,张申起,董红娟,等. A型肉毒毒素对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10):603-607

  [8] 曹宇萌,李蒙,王凤志,等. A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偏头痛共病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10):618-622

  [9] Coles N A,Larsen J T,Lench H C. A meta-analysis of the facial feedback literature: effects of facial feedback on emotional experience are small and variable. Psychol Bull,2019,145(6):610-651

  [10] Strack F,Martin L L,Stepper S. Inhibiting and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of the human smile: a nonobtrusive test of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J Pers Soc Psychol,1988,54(5):768-777

  [11] Wagenmakers E,Van Beek T,Dijkhoff L,et al. Registered replication report: Strack,Martin,& Stepper (1988). Perspect Psychol Sci,2016,11(6):917-928

  [12] Finzi E,Rosenthal N E. Emotional proprioceptio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ith afferent facial feedback. J Psychiatr Res,2016,80: 93-96

  作者简介

  缪筱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表情与情绪。

  刘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类社会认知、知识表征和语言理解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以及情感计算和谎言识别的跨学科研究。

(作者:缪筱凡、刘烨)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