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报道

科普报道

睡不好"神仙"也苦恼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1日

  自古人们总是向往九天之上的天宫,有着优美的环境,住着长生不老的仙人。当人类踏上太空,发现那都是传说,真实的太空环境极其恶劣,航天员们只能蜗居在封闭狭小的航天器内,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

 

  航天员在轨期间面临空间运动病、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威胁,随着在轨时间的延长,航天员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睡眠结构改变、促睡眠药物使用率高等睡眠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航天员睡眠受环境、工作、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影响,相较于生理心理及工作压力,环境问题较为容易获得有效改善。

  太空中影响睡眠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微重力、昼夜节律、光照、噪声、辐射、空气质量等。

 

 

 

  为了改善航天员的在轨睡眠问题,科学家们从航天器的设计、寝具配置、睡眠环境优化、助眠手段的开发到航天员的训练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对空间环境下的睡眠研究太少,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仍然不明,难以形成高效、精准的应对方案。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蔡澎等利用雄性果蝇开展模拟微重力效应对睡眠的影响研究,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果蝇睡眠研究的随机定位仪。研究发现,果蝇对模拟微重力效应有很强的适应及恢复能力,从航天员在轨及回到地面后的睡眠变化研究也发现类似的情况。(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通过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模拟微重力效应研究微重力对果蝇运动及睡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相关结果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将现有模拟微重力效应的技术方法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在行为研究方面应用极少,需要探索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 开展在轨研究无疑是最理想的技术手段,但是目前在轨研究面临参与渠道稀少、搭载成本高、航天器与科学研究的配合度及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如果能建立一套便捷、低成本及可持续的在轨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体系势必将极大地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从而为航天员的在轨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张紫燕)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