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研究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题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 介绍他们发展的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发育是生命体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例如,线虫的959个体细胞中有400多个是在胚胎后时期产生的。观察线虫胚胎时期发育的显微成像技术相对成熟,而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活体荧光显微成像方法缺乏。文章系统的介绍了观察活体线虫胚胎后发育时期细胞动态的方法,并对可能的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欧光朔研究组将这项成像技术与线虫遗传学的结合,发现了迁移细胞的分子标识(Ou & Val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9)、 一种新的细胞不对称分裂方式(Ou et al., Science, 2010) 、自体吞噬基因在凋亡细胞降解中的作用(Li et al.,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2)。该项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
图示:线虫Q神经前体细胞在L1幼虫时期迁移及产生子代细胞的简图。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nprot/journal/v7/n12/full/nprot.2012.128.html
(供稿:欧光朔课题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