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5日

  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22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设。实验室前身为"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9年,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自成立以来6次评估均为优秀,两次荣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金牛奖);自成立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9项。实验室在原国重的基础上,强化结构生物学与免疫学、转化医学和药学的交叉融合;将大分子基础研究与生物大分子技术、创新疫苗和生物药物研发有机结合;从原感染与免疫院重点实验室、核酸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多肽药物所重点实验室中精准遴选人才及团队,引进计算生物学及蛋白质设计等方向上的顶尖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通过重组与整合,构建全新的科研高地。

  实验室围绕"生物大分子精准调控",聚焦于发展生物大分子精密观测技术手段,突破生物成像核心技术壁垒,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高端装备,实现生物大分子活体原位结构功能研究;揭示生物大分子精确组装原理,解析生命健康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实现基于结构的分子水平精准调控设计,应用于新型疫苗和大分子药物源头创新。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生物大分子精密观测技术,重点围绕生物大分子原位解析技术和生物大分子纳米成像技术展开研究。

  (2)生物大分子精确组装原理,重点围绕生物超分子组装规律和生物大分子对细胞器动态的调控原理展开研究。

  (3)生物大分子精准设计调控,立足于实现基于结构的生物大分子模拟与设计,开发基于结构的新型疫苗和大分子药物。

  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研究队伍。实验室现任主任为柳振峰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贺福初院士。实验室现有学术带头人39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杰青19人,优青6人。

  原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和引领了我国结构生物学的蓬勃发展,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学术积淀,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生物大分子前沿研究重要基地和学术高地,在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重组后的实验室,将继续秉承原实验室的优良传统和学风,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坚持引领科技前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技术装备、科学问题和临床需求三个方面明确使命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建设成为一个国内不可替代、国际顶尖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