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揭示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最核心激酶ATR的激活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刚课题组与南京农业大学王伟武课题组合作,首次揭示了ATR-ATRIP复合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以及ATR激酶活化的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ATR激酶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奠定了结构基础。该研究成果以“ 3.9 structure of the yeast Mec1-Ddc2 complex, a homolog of human ATR-ATRIP” 为题,发表于12月1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生物成像中心对该项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然而,多种外源和内源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广泛DNA损伤和复制压力,构成了基因组不稳定的主要来源。ATR激酶负责启动细胞对基因组不稳定的响应和修复,全局性地调控基因组的稳定。真核生物生存严格依赖ATR激酶的活性,然而ATR激酶活化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易突变是肿瘤细胞的一个基本特征,通常伴随着大量稳定和修复基因组DNA的功能缺失,因此癌细胞更加依赖ATR激酶。ATR激酶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上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现有ATR抑制剂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研制新型的ATR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上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随着冷冻电镜技术的迅猛发展,ATR激酶结构解析的竞争非常激烈,国内外的竞争对手都拥有最好的冷冻电镜平台、计算平台和深厚基础的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大高端冷冻电镜平台尚未建成的不利条件下,蔡刚课题组王雪娟副研究员带领博士生张智慧,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成像中心在300kV场发射低温透射Titan Krios电镜和K2 Summit相机的冷冻电镜设施上收集了高分辨率实验数据,成功解析了来源酵母的ATR激酶及其结合蛋白ATRIP复合物(ATR-ATRIP)的近原子分辨率(3.9 )结构,揭示了ATR激酶活化的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ATR激酶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奠定了结构基础。
研究发现细胞内的ATR以ATR-ATRIP异二聚体的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已鉴定的和ATR激活直接相关的ATR PRD结构域和ATRIP coiled-coil构成了最主要的ATR-ATR和ATRIP-ATRIP同源二体的作用界面;鉴定出PRD和Bridge结构域是调节ATR生物学功能的关键位点,并发现这两个关键调节位点在mTOR,ATM和DNA-PKcs等激酶中高度保守;清晰揭示了在未激活状态下,ATR激酶的活化环被其PRD结构域通过一个特异性的疏水性相互作用所锚定,因而被锁定在待激活状态。ATR特异性激活蛋白可以利用其高度保守的疏水残基竞争性地解除PRD对活化环的抑制,迅速活化ATR的激酶。
该成果不仅揭示了ATR激酶活化的分子机制,具有帮助阐明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机制的重大科学意义;同时也揭示了ATR激酶上PRD和Bridge等调控位点可用于指导新型ATR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为肿瘤治疗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基础。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以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资助。生物成像中心作为国内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为该项研究提供了快速高质量的数据收集服务,极大促进了相关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