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
从纳米的世界探索酶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其宗旨是推进纳米酶催化机理和应用研究。实验室实行理事会负责制,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研究员任实验室理事长,阎锡蕴院士担任首届实验室主任。
纳米酶是该实验室提出的新概念,如今已被写入教科书《酶工程》、《全国大百科全书》和《生物物理学名词》。实验室2007年发表的原始论文被誉为纳米酶领域的奠基之作,已经被引用4500多次,在纳米酶发现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先后入选2007和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Atlas国际奖。应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邀请,2020年主编《Nanozymology》英文专著出版,迄今已下载42000余次。2022年纳米酶被国际组织IUPAC评为全球十大新兴技术。2022年12月27日科睿唯安宣布纳米酶是前沿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
纳米酶作为一类蕴含生物催化功能的新型纳米材料,不仅能够在温和的生理条件下催化,也能够在极端(如高温或低温﹣20℃)的条件下催化,遵循酶促反应动力学,并且可以作为酶的替代物用于生命科学与医学。鉴于纳米酶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稳定性好、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其应用研究已广泛涉及生物、医学、农业、工业、环境、能源等多个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个新领域。目前全球已经有55个国家的420多家研究单位从事纳米酶的相关研究,已有1200多种不同材料的纳米酶被报道。纳米酶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推动了纳米材料科学、化学、酶学、生物和医学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
纳米酶催化的独特性表现在三方面:1纳米酶是一种双功能分子,既有理化特性(如光、声、电、磁等)又蕴含酶的催化特性。有趣的是,二者之间还有内在联系并互相调节;2纳米酶催化不仅受其纳米结构的影响,还受到微环境的调控。比如,有些纳米酶在pH中性条件下表现为抗氧化活性,而在酸性条件下表现为促氧化活性;3纳米酶的多酶催化特性,一种纳米酶可催化多种底物,产生级联反应。这些鲜明的特点使纳米酶成为新材料,为设计复杂多样的催化体系,解决一些用当前催化剂还不能克服的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实验室正在利用纳米酶的上述特点,巧妙设计并发展了一系列纳米酶新技术,与同道一起制定了纳米酶术语、纳米酶国家与国际ISO标准;通过解析纳米酶的构-效关系,提升其催化活性和底物选择性,实现了纳米酶的理性设计并使其催化活性接近甚至超越天然酶。在纳米酶检测、纳米酶抗生素、纳米酶催化治疗方面发表论文254篇,发明专利41项。据此,成立了“纳么美”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在北京、南京、常州,推动了纳米酶新技术的产业化。目前实验室正围绕重大的临床需求,发展纳米酶催化医学,服务于人类健康。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